从“30佳”看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再突破

2023年09月13日 百事不愁 阅读(31345)

浙江日报报道 近日,我省第二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公布。由省委改革办组织专家评审会,各地各部门亮晒比拼,30项营商环境领域的改革举措脱颖而出。

这30项最佳实践案例涵盖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为群众解忧……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既及时回应了当前市场经营主体的现实需求,也破解了一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让政务服务增值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当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

近年来,随着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不断深入,单纯追求政务服务速度,对企业来说获得感已不强。

“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浙江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在提供便利化服务之外,让企业尽可能地享受额外红利。

入围此次最佳实践案例的各地改革举措,能更生动具体地诠释“增值服务”。

比如,绍兴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改革实践。对广大集成电路企业而言,人才、技术、资金是三大共性难题。绍兴在培育集成电路产业时,除了在开办、经营、审批中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外,还集中破解企业在人才紧缺、技术支撑、资金供给等方面的难题来提供增值服务。

为此,绍兴筹划成立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并专门搭建为企业服务的技术平台和功率微电子检测中心,供相关企业共享共用。一些初创企业,不必花几千万元购置设备,只需扫码预约就能使用仪器设备。“降低了成本,也加快了研发成果的转化。”刚刚入驻绍兴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的是“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创、法律、税收等集成服务。

全省各地正在探索聚焦核心产业链提供增值服务。如衢州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企业构建全链条套餐式为企服务模式;温州乐清市打造电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生态。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带来了政务服务理念深层次的改变——从过去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变为市场经营主体“要什么、给什么”。 

温州市实施国家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集成创新应用试点,实现与银行系统、水电气系统、政务服务系统等互联互通,可落地银行开户、办理贷款、水电气报装等12个应用场景。

目前,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正在总结试点地区探索实践基础上,以“一中心、一平台、一个码、一清单、一类事”为支撑,构建基础体系。

给市场加油鼓劲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并不意味着政府大包大揽,完全替代市场发挥作用,其目的仍在于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此次涉及市场环境的一批最佳实践案例,都是从市场经营主体的需求出发,持续聚焦破除市场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举措,为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油鼓劲。

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深化全省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聚焦政策法规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预期性,为广大经营主体带来了预期和信心。针对平台经济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在省市场监管局推动下,我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平台经济发展“设路标”。在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说:“有了足够的信心,企业才会看得长远,才肯做长期投入。”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对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呼声强烈。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新评估体系,今年我省开展了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已督促各地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问题300多个,一批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被打通,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相比于大企业,广大中小微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大,抵御风险能力更弱。一些个体工商户面临经营困境,它们的生存状况需要重视。

台州市椒江区探索个体经济梯度帮扶机制,把个体工商户分成“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类,开展精准扶持和服务。对于“生存型”个体工商户,重点在于纾困帮扶雪中送炭,推出发放农贸市场消费券、鼓励非国有房屋减租、个体户产品检测费用减半收取等16条地方特色扶持措施。针对“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则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扶植成长,预计当地今年能为这两类个体工商户新增贷款15亿元。

为创新创业赋能

创新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当前稳增长、促就业、强预期的重要基础。

优质的营商环境令山区县也能加快孕育科技创新。地处浙南山区的缙云县已经连续两年收获“科技创新鼎”,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领跑各山区县。“进一步做优科创平台、配套激励政策,让企业能创、敢创、要创。”缙云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从“30佳”看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再突破

缙云的秘诀在于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把有限的科创资源用到特色产业上。缙云成立政府产业发展、小微企业帮扶等基金,重点支持机械装备、短途交通、智能家电、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项目的企业发展,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创新需要呵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此次公布的最佳实践案例中,有两项改革举措就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针对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临着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诉讼周期长等问题,浙江公安今年变“被动打击”为“主动出击”,专门成立浙江知产警官队伍,提前给企业做“体检”。今年上半年,象山县公安局对全县159家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开展风险体检,共筛查出高风险企业71家,经指导,其中51家已转为中风险以下。

从“30佳”看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再突破

另一项改革实践来自杭州市滨江区。此前,滨江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因不熟悉海外知识产权制度,遭遇商标被海外抢注,跨境电商被恶意诉讼等问题。为此,滨江建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并设立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服务机构,维护企业海外权益,为企业提供代理、法律、咨询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这是30项最佳实践案例的共性特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也不会唾手可得。

最佳实践案例关键在实践,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不能停留在纸面。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一些地方的实践案例将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并激励各地继续大胆探索创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