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金枢纽丨“非”同反响 藏在金华高校里的中非交流掠影

2023年12月22日 百事不愁 阅读(39744)

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记者 李心怡)“浙江师范大学里竟然有个中非博物馆!”来自土耳其的富康直呼没想到,他拍打着馆内的非洲鼓,陶醉在文化互融带来的魅力之中。金华与非洲,是那么远,却又那么近。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金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成为联通全球的“金枢纽”。12月20日,“一带一路金枢纽”网络国际传播项目在金华启动,浙江在线记者跟随采风团,与来自20余个国家的30位网络国际传播达人和媒体记者来到浙江师范大学的中非博物馆,沉浸式感受古往今来中非在政治、经贸、人文、艺术等不同领域之间交往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中非博物馆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走进博物馆,只见大门正中一对狮子头黄铜门栓,三排金色非洲木钉把门面分割成8块,每块精雕中国传统花纹,中非艺术元素在这扇门上实现完美交融。

博物馆于今年5月25日开馆。“5月25日是非洲解放日,选择在这一天开馆也包含了特殊含义。”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师崔瑶告诉记者,展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把中非往来2000年来的历史事件浓缩于一体,为国人了解非洲文明提供了窗口。

博物馆内面具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张张面具,宛如一双双历史的眼睛深邃地凝视着当下。

同时,馆内还展出80多件17世纪——19世纪的非洲雕刻艺术品,有木雕、面具、象牙雕、骨雕等,从宗教、祭祀、庆典、生活等方面展示非洲人民的智慧。

博物馆内雕刻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仔细打量藏品,墙上的一段文字让她感觉特别亲切:“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国家。”她告诉记者,中非之间往来的历史悠久,现在中国援建非洲,无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医疗方面,都带来了帮助。

来自尼日利亚的网红老白来中国9年了,说着一口流利的带着东北口音的汉语,喜欢分享外国人在东北的生活。他被馆内各种非洲文化和生活的陈列吸引。“就像我小时候看的非洲电影里的场景,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真的挺好的。”老白说。

“这是中非友好之门,希望未来在非洲国家也有很多介绍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博物馆,中非双方共同为促进文明互鉴贡献力量。”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师崔瑶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