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已阅|现实比《孤注一掷》更触目惊心 他们怎样引人入彀?

2023年08月19日 百事不愁 阅读(68340)

潮新闻讯 今年以来,缅北诈骗的新闻一直霸榜热搜。

最近上映的《孤注一掷》,10天内票房突破22亿。这部取材于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的电影,也再次让人们的目光投向这个话题。

电信诈骗离你我,也许比想象中更近。

以浙江的数据的为例。去年前11个月,仅浙江就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立案3.38万起,损失19.93亿元。

也就是说,差不多平均每天有100多起电诈案件发生,群众、企业每天至少因为电诈要损失500余万元。

《孤注一掷》中提到的缅北,无疑是电信诈骗团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众多军阀势力,常年政局不稳,武装冲突不断,混乱的社会治安状况给了犯罪分子生存的土壤。

政已阅|现实比《孤注一掷》更触目惊心 他们怎样引人入彀?

到底有多少中国人被骗到缅北从事诈骗,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

据一位驻守云南负责劝返工作的民警初步估计,仅缅甸东部的妙瓦底就有上百个电信诈骗园区,再加上勐能、勐平、邦康、大其力、南邓、老街、木姐等地,至少有1000个。

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数据来看。公安部2021年9月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年已劝返5.4万人从缅北回国,并在口岸拦截了1.8万名偷渡人员。

近年来,常有逃离缅北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自述,称那里是真实存在的噩梦。

到达缅北后,他们的身份证件、手机、现金等都被没收,进入一种被圈禁和严格控制的生活状态。

身边的人手持长枪和菜刀,他毫无反抗的余地,只能乖乖听话,学习话术、怎么在网上和人“谈恋爱”,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杀猪盘”。

诈骗对象,基本都是国内的民众。

什么时候应该撒娇,什么时候要适当保持距离,每个阶段在话术本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还有专门的诈骗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而一旦没有完成指定的任务,或者试图逃离诈骗集团的控制,等待他的轻则一顿毒打,重则伤残,甚至丧命。

由于经受不住摧残,跳楼自杀者也并不鲜见,“要么逃出去,要么死掉。”

图为缅北电诈园区

国内电信诈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最初通过邮寄、登报、贴小广告等方式,发布中奖、招工、采购等诈骗信息,以刮刮卡中奖、招工诈骗为典型代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金融业务逐步网络化,骗子的手段也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比如今年初,网上就流行过上门强制枪决的新型诈骗模式。

听上去非常离谱,也让很多人发出疑惑,“到底是谁会被骗?”

不要心存侥幸。在骗子眼中,没有骗不到的人,只有合不合适的剧本。

不妨代入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你在闲置交易平台上看到了一台价格非常优惠的二手电脑,但需要先缴纳定金和交易税才能进一步交易,你会怎么选择?

场景二:你跳槽换了新公司,活少钱多离家近。三个月后,领导夸你表现出色,考虑调你去国外分部发展,工资是现在的三倍,你会同意吗?

场景三:你的亲属出国旅游,忽然在社交平台上告诉你在当地遇到了小偷,急需打一笔钱过去救急。视频里的家人看起来长相声音都没有异常,你会汇款吗?

一段缥缈的爱情,一场虚构的投资,一次无中生有的险情,都可能是电信诈骗的陷阱。

甚至年轻人被骗的概率更高。上海市反诈中心发布的《反诈白皮书》显示,当地电诈受害者平均被骗年龄为31.5岁。多地公安发布的数据中,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六成为90后、00后。

再看案件类型。公安部今年6月的统计显示,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

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实说到底,电信诈骗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天上掉馅饼”,一种是“飞来横祸”。

拿捏的,就是受害人趋利避害的心理。

电信诈骗套路多,怎么才能不掉入陷阱?

几个原则要记牢。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