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伟康)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
12月15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率余杭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苏州学习考察,开启一次循迹溯源、深化交流、启迪思想之行。区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党(工)委书记以及区直有关部门、平台、国企主要负责人近70人参加。
行胜于言。一天时间里,代表团马不停蹄地进展厅、观园区、访街区、看平台,行程紧凑,内容丰富。
为什么余杭要把如此高规格外出考察目的地安排在沪苏两地?余杭学到了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循迹溯源 乘势而上
上海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展示厅、苏州姑苏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仔细翻看代表团的“行程表”,便会发现,此次考察点的安排凸显深意。
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重点考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
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先后来到张江科学城、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地,了解科技创新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等情况。
不难发现,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热潮之际,代表团一行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前行,既是学伟大思想、学调研方法,也是学先行经验、学实践指南,在行走足迹里夯实“谋事之基”,在源头活水中感悟“成事之道”。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不久,余杭党政代表团闻风而动,既体现了余杭主动参与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的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也体现了余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杭州承担着重要战略使命。(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作为全省、全市经济大区、科创高地的余杭,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一体化的大局中挑大梁、争先锋、打头阵。同时,正在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余杭,迫切需要更多先进理念、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要素注入这片发展热土,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把握新机遇,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比如,本次考察地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正着力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区,拥有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而正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余杭,也拥有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在与上海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互动中,可形成双向联动的格局——既承接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创新溢出、产业溢出,也向外输出创新模式。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余杭与沪苏的互动不可或缺,也必定大有可为。
对标先进 追赶一流
历经30余年发展,一座欣欣向荣的科学城拔节生长,向创新要动力,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外资研发机构逾18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逾40家。代表团走进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展示厅,亲身感受世界前沿、高端科学技术的冲击和洗礼。
苏州相城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以“枢纽中心、最美窗口、未来典范”为故事线索,以数智城市综合演示秀为核心,着力展现枢纽中心的优势基础、最美窗口的产城梦想,未来典范的创新实践。展厅内有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点人才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让代表团成员久久驻足。
见沪苏,思余杭。
颇有意思的是,余杭与沪苏存在不少契合之处。余杭正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核心区,相城正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和建设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更为重要的是,三地都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都以数字经济著称。
愈是“志趣相投”,愈要对标对表。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全区实现GDP 2130亿元、增长9.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464亿元、增长12.3%,总量均列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突破39万,上市企业总量达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180家。
成绩固然亮眼,但工业制造不够强、“塔尖而底不厚”等短板也存在。在这个激烈竞逐的时代,看的不仅是“你具备什么”,而是“你独有什么”;不仅是“你自己跑得有多快”,而是“你有没有跑得比别人快”。
数据显示,浦东新区内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75家,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2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件;闵行区内上市企业达48家,跨国地区总部6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企业103家。于余杭而言,对一对、比一比,看到短板,头脑才能更清醒。如何持续做强头部、壮大腰部、夯实底座?如何加速构建“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如何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机制?这些问题或许都能在追赶“上海奇迹”中找到答案。
目光看向相城区,该区坚持数字赋能和工业强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三大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其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企业有3846家,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企业有341家,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企业有671家,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企业有261家。同样,余杭也正以数实融合为重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加速布局新兴、未来产业。不言而喻,相城也将是余杭很好的参照系。
解放思想 大区奋进
思想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解放思想就是正视差距、善于学习、开拓视野的过程。对标一流地区、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次思想观念的洗礼。
跳出余杭看余杭,在更高能级、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寻找参照系,全面动态开展对标比较,才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找准未来奋进方向。
带着考察学习中的深切感受和深刻思索,余杭代表团成员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培育、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直面短板、直击要害,第一时间交流分享考察中的所想所思所悟,共同探讨下一步相关工作的思路举措。
“当前我区正在纵深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如何将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胜势是其中的关键。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老街的保护要修旧如旧,不能破坏其肌理;要活态利用,注重打造人气;要突出特色,不能千城一面。”瓶窑镇党委书记沈清说。
围绕科技创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坚表示,要学习张江科学城、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等平台在打造“国之重器”、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我们要依托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全省示范性试点,持续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长三角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以实干担当助力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傅蓉说。
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琦表示,余杭在数字经济方面有先发优势,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高端软件、智能计算等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二次攀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沪苏之行,余杭代表团成员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想、震撼了头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念头在大家心中涌动。这思想的力量必将激荡起全区上下拼搏奋进的强大意志,汇聚起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