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百事通/
  • 生活点滴/以为自己有“痔疮”,抹药一年却没效果 七旬老人如厕后一摊血,就医被查出直肠癌
以为自己有“痔疮”,抹药一年却没效果 七旬老人如厕后一摊血,就医被查出直肠癌

2024年01月06日 百事不愁 阅读(47944)

每日商报讯 76岁的赵大伯(化名)患痔疮已近30年,因痔疮不严重,一直没放心上。但最近一年,他每次如厕后马桶里总会留下一大摊血,自以为痔疮加重的他,于是自行抹药处理,但病情始终反反复复,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前段时间,在老伴儿的多次劝说下,他前往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却令他大吃一惊。原来,癌细胞早在一年前就已在他的体内“生根发芽”。

便血次数增多,腹痛难忍

原来是癌症在“作祟”

退休前,赵大伯一直的工作特性是需要长期伏案工作,也正是由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他早早患上了痔疮,上完厕所后会偶尔有便血的情况出现。起初,他感觉不影响生活,也就一直搁置了治疗。

退休后的生活闲散而安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赵大伯近一年来便血次数越来越频繁了,血量也越来越多了,偶尔还会摸到一个肛门突出的肉球。尽管他已经立即前往卫生院就诊并配了些痔疮栓剂,但药物的作用似乎收效甚微。加上又有些腹痛腹胀,在老伴儿的极力劝说下,他来到了当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痔疮并不严重,不至于导致频繁便血。之后便建议赵大伯做一个胃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距离肛门10厘米处有个表面破溃出血的肿块,病理活检确诊是直肠癌。

突如其来的癌症让赵大伯感到忧心忡忡,经过多方打听,他来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朱玉萍主任处寻求帮助。朱主任表示“根据患者提供的肠镜报告,我们发现肿瘤距离肛门较远,完全可以进行直肠癌根治性微创手术,将肿瘤切除后仍能完好地保留肛门功能,不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

几天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常规病理报告显示肿瘤周围淋巴结没有转移,预示未来赵大伯的肿瘤复发概率较小,目前他已经成功出院,回家休养。

80%的直肠癌曾被误认为痔疮

定期筛查成为治疗的关键

据了解,直肠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而且存在不低的误诊率,据统计,大约80%的直肠癌首次出现便血症状,经常会被误诊为痔疮而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俗话说‘十人九痔’,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常见病,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因素等原因,让大多数人误以为出现便血就是患上了痔疮,而未引起重视。”朱玉萍主任表示,“但痔疮和直肠癌是有本质区别的,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是人体的‘异常组织’,并会在人体内不断繁殖增生,最终导致不可控制的转移。如果存在黏液状血便或伴有肛门出血,除了痔疮的检查外,还应该去做直肠相关检查,及早明确便血的真正原因,并实施治疗。”

朱玉萍主任介绍,直肠癌具有较强的隐匿性,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较有明确证据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肥胖,缺乏运动,抽烟酗酒等均是导致直肠癌发生的潜在高危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维持正常体重等方式来积极预防直肠癌。

改善生活习惯。很多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直肠癌高发的元凶,比如抽烟、酗酒、熬夜、长期缺乏运动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人体患癌风险。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控制饮酒、早睡早起、适当锻炼等。

调整饮食结构。辛辣、刺激、高油、高盐的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影响,应该减少或避免摄入这类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促进胃肠道蠕动,营造健康的胃肠道环境。

以为自己有“痔疮”,抹药一年却没效果 七旬老人如厕后一摊血,就医被查出直肠癌

维持适当体重。肥胖是直肠癌明确相关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需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帮助控制体重在适当的范围。

最后,朱玉萍主任提醒大家,定期进行直肠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病的关键。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存在肠癌家族史、患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等人群,更加应该重视定期的直肠癌筛查。45岁以上人群如果从未做过肠镜检查的话,建议都需要做一次肠镜检查来筛查结直肠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