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做白内障手术,从挂号到结束术前检查,需要往返2栋楼、11个诊室。
周平来这里已经接近十次。早上八点,医院人头攒动,周平正陪着一位76岁的老人做检查。预约挂号、缴费、取就诊单、扫码签到……周平负责帮老人办理检查手续,老人只需坐在旁边等待。所有术前检查做完,已是中午十二点半。
春节后,周平进入最忙的阶段,开工第一天就连跑四家医院。他是一名职业陪诊师。在上海各大医院穿梭,陪不同的病人就医,扮演病人的“临时家人”,是他从业一年来的日常。
周平(王小淳 摄)
今天,许多网络平台上都有人自称“陪诊师”在线接单,提供陪伴就诊、代问诊、取报告等就医服务。提供陪诊服务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天眼查平台显示,陪诊类相关企业已有一千多家,其中2023年注册的公司超过400家。
陪诊,已然成为“网红”行业。随着社会需求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把陪诊作为就业、创业的新赛道。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他们在收获正向反馈的同时,也发觉种种困境和桎梏,产生新的忧虑:陪诊行业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春节返工后的这几天,周平每天都排满了陪诊订单。在上海、北京等地,陪诊服务正进入一段小高峰,周平所在的陪诊公司订单量比平时增加了20%。
40岁的周平已经“沪漂”八年。他大学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曾在河南老家做住院医师,抱着“到外面看一看”的想法来到上海。对熟悉医学常识和就医流程的周平来说,陪诊师是个合适的职业选择。2023年1月,周平加入一家陪诊公司,成为全职陪诊师。
做了两年陪诊师的廖彦琴则是因为前一份工作,偶然了解陪诊行业。2019年,她所在的保险公司有一款意外险产品将“陪诊”作为附加服务推出,身为保险代理人,她决定亲自做陪诊,积累医学知识,更好地与客户沟通。做着做着,廖彦琴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廖彦琴(受访者提供)
让周平和廖彦琴下定决心转行陪诊的最大动力,是巨大的社会需求。
从年龄上看,陪诊师的主要客户是中老年人。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老年人就医配药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非常需要陪同就医的服务。”大型医院普遍配备的自助设备,又为人们的就医看诊增添了几分障碍。一次陪诊时,廖彦琴看到医生也被这些设备搞得晕头转向。
陪诊服务的另一类主要客户是异地就医人群。医疗资源丰富的上海,是不少大病、疑难杂症患者的就医目的地。“这些人异地求医,人生地不熟,在医院要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廖彦琴估算,她服务过的近千名客户中,六成以上是外地人。
上海市儿童医院(受访者提供)
此外,还有做全麻胃肠镜检查、需要家属陪同留观的人,害怕独自去医院、需要陪伴的独居年轻人,不愿与医生沟通的精神疾病患者……需求各异的患者在网上寻找“陪看病”的服务,新兴的“陪诊市场”悄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