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全国同类城市!杭州建成1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2024年01月05日 百事不愁 阅读(63744)

制图 田兰芳

数据亮点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是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和人才平台。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402家,其中国家级工作站102家,占全省30%,领先全国同类城市。

数据解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2023年11月,杭州提出实行“十大攀登行动”。“创新”被放在了首位——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

精彩应声而至的是,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在2023年博士后嘉年华上宣布:杭州已建成1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如果说博士后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那么博士后工作站就是孵化主力军的“聚宝盆”。在此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得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激荡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站在勇攀科技高峰、勇立创新潮头的新起点,对杭州而言,1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意味着什么?它们又将如何助力这座城市燃起创新发展的燎原之火?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悦,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杨焕,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李炜,解读这一数据的重要意义。

记者:2024年,杭州博士后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董悦: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2024年,杭州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支撑,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创“3+N”人才高地。

“攀登”已然开始。新的一年,针对全球引才的新挑战,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将乘势而上,主动出击,坚持政策牵引、平台推动,实现精准引才、靶向聚才,蓄力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首选地。

政策方面,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性谋划,不断加大博士后在杭安居乐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春雨计划”等人才政策,彰显杭州对青年人才的关爱关怀;平台方面,继续举办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等活动,推动人才加速集聚,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为杭州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记者:1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能给杭州带来什么?

董悦:简要概括,两个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移转化。

领先全国同类城市!杭州建成1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国家级博士后工作对引育高水平科研人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具有重大意义。这些特征,恰与市委全会提出的“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探索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形成呼应。

从人才引育的意义看,博士后大多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年龄,是加强基础前沿领域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这些工作站恰好能充分联通、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成为凝聚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去年,在杭博士后工作站新招收进站博士后1006人,占全省30%,在站2000余人,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从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意义看,高精尖人才走进工作站,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这是“产学研用”最真实生动的范例。据我局统计,在杭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承担3103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新增产值4539.8亿元,创造经济效益3539.6亿元,获得科技成果奖622个。

可以想象一下,相当于杭州有100个小而美、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在高效运转,这将给城市带来多大的创新动能!

记者:杭州人力社保部门将如何继续做好博士后“引育留用”文章?

董悦:只有把资源盘活、人才用好,博士后制度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作为博士后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我们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更要做好育才、留才、用才的“下篇”文章。

打造人才引进的“蓄水池”。作为人才群体中的高精尖部分,博士后人才自然也是各地积极招引的对象。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是杭州磁吸优秀博士后人才的重要平台。

打造人才培育的“孵化器”。不同于其他城市,杭州的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与人才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在站期间,博士后可以学以致用、茁壮成长。

打造人才成长的“登高梯”。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为博士后提供逐级而进的成长台阶,包括重大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才认定等;举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等活动,为博士后的成果转化、技术交流等“牵线搭桥”。

记者:100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有哪些“杭州特色”?

杨焕:现有工作站呈现出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优、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好的特点,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走在了国内同类城市的最前列。

杭州博士后工作历来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紧密结合。从产业分布可以看出,设站规模和结构与杭州经济发展高度契合,涵盖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从单位性质看,作为民营经济高地,杭州企业型工作站占87%,这无疑是推动市场化产品和民用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杭州博士后事业的特色优势。

记者:在全球抢抓科技人才的背景下,杭州人力社保部门如何助力城市逆势引才?

杨焕:勇攀高峰、勇立潮头,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方面,我们对照国家级工作站备案条件,按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民营企业500强等条件,梳理出“优先建站”和“申报国家站”两张清单,并分解到各区、县(市),逐一排查,重点服务,成熟一家建设一家,定期晾晒成绩单。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建站扶持政策,导向明确、精准滴灌,给予新设立的省级工作站50万元建站资助,国家级工作站100万元建站资助。

记者:2023年有什么突出的科研成果转化实践?

李炜:2023年,带领团队推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海上风电新型大直径单桩-桶复合基础”在浙江海域首次转化应用。为多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新的原创解决方案,单台风电基础造价节省数千万元。

记者:华东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在博士后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特色?

李炜:华东院博士后工作站于2006年批准设立,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230余人。在站期间,华东院始终坚持从实际工程需求出发开展科研攻关。研发成果支撑工程建设的同时,相关监检测数据又能反哺技术迭代提升,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