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

2023年07月23日 百事不愁 阅读(22761)


                
                

                 图片来自网络                 
                
                

走出办公室,已经是晚上十点,白天人声鼎沸的南京西路早已行人稀疏。深夜的热闹属于几百米外的张园和铜仁路酒吧,属于三公里外的新天地和衡山路。
上海的白天和黑夜完全是两副模样,特别适合外热内冷的人。
从七点出门挤地铁,到不停歇地工作至晚上十点,人们通过忙碌释放着对这个城市的巨大热情。但内心深处,其实大多数人与这个城市仍有着不可言喻的鸿沟。
这条鸿沟是一种安全距离,让我们不用时时刻刻与这座城市产生紧密的联系,不被它的外在繁华完全侵蚀。
在入夜后的上海,我喜欢寻一处cocktail bar,见三两好友,有时是密友,有时是故人。
此时,这个城市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夜晚最重要的是眼前这个人。
上海的大街小巷藏着无数个这样的bar,里面的客人大都说普通话或英文,他们都是在上海的异乡人。

今年是我在上海的第十个年头。
倏然想起十年前的那个九月,正值秋夏交替之际,湿热的空气中偶尔钻出一阵清凉的风。我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向出租车里的爸爸妈妈挥手作别,我以为那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现在回想起来,从那天起,我的人生被割裂为两半,渺小的我开始了融入繁华上海的漫长征程。
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因为念大学来到上海,然后留下来生根成家。
有人说上海有千般好,有人说上海有百般不好,但我们都必须承认,它是一个留得住人的地方。
我曾离开过,最终又回来了,我猜,我会一直留下来。
今天聊聊我这个异乡人在上海十年的体验和变化吧。

(一)战战兢兢的20岁 vs “无知无畏”的30岁
第一次到上海是2003年。
彼时,上海对我而言还属于电视里的耀眼城市。我全程紧跟旅行团,生怕自己迷了路。
那次旅程中,我第一次知道了感应式水龙头。记得当时站在洗手台前,花了好长时间都没搞明白水的开关在哪里,直到有个好心人给我作了示范,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水龙头,当时内心的尴尬现在仿佛都还记得几分。
整个行程一遇到洗手台,我都会感到紧张,要先远远观察一下才敢靠近使用。
当我们年轻时,通常非常怕在别人面前露怯,总是充满戒备地把自己的“无知”隐藏起来。
行程进行到第5天时,我非常想念辣椒(四川胃你们懂得!),那年的上海还不像如今重庆火锅遍地。
我决定去KFC买辣鸡翅并且多要上几袋辣椒粉,但和服务员沟通了很久她都不知道辣椒粉是什么,我非常不好意思地拿了几袋酸辣酱赶紧离开了。出了门,我满脸通红,内心觉得丢脸极了。后来才知道辣椒粉是KFC只在四川提供的东西,我为自己的无知羞愧了好久。
现在看起来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当时对一个15岁的小城姑娘的触动,不亚于在她心里丢下了一颗小炸弹。
当我们第一次发现,在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里的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却是自己从不知道的时,伴着惊喜和好奇的,一定还有强烈的害怕和尴尬。
生涩的我们与大城市的第一次交集,往往都充满着这些微不足道却让人手足无措的瞬间,但这些都不足以浇灭我们想要投入它怀抱的热情。
即便旅程中充满了意外,当我站在外滩,看着对面灯火通明的陆家嘴时,还是打电话告诉妈妈:上海太漂亮了,我以后一定要来这里生活。
高考后,我如愿到了上海,开始了战战兢兢摸索与这个洋气城市相处之道的旅程。
还是会有很多糗糗的时刻。到上海念书后的第三个月,有阿姨请我吃饭,她关心地问我:来了这么久去哪里玩了呀,有没有去过新天地和衡山路呀?我天真地回答:还没去过,但同学带我去过七浦路和西宫了。
阿姨和蔼地看着我笑了笑。
后来,我知道了七浦路和新天地差别,内心默默地又尴尬了好一阵。

日子一天天过去,更多糗事发生的同时,我也尽全力去适应新的生活新的城市,而这个城市的人们也以超乎我预料的热情和包容帮助我融入。
上海在全国很多人心中有两个最大的标签:繁华、排外。
拿到通知书后,我带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加入了同学QQ群,入群后,第一个加我的就是一位漂亮的上海女生,她热情地给我介绍了我们大学在上海所处的地位和位置,跟我分享了上海生活的特色(食物偏甜这件事让我很忧愁!)。
后来,这个女生成为了我大学最好的闺蜜,现在她和我共同写着公号的《Letters Live》系列。
我们见证了彼此过去十年的成长,地域从未成为我们的代沟。
毕业后,我加入了普华永道,被安排到携程审计小组。有很长一段时间,那个小组十几名员工中都只有我一个外地人。每个季度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熬过每天平均工作14个小时的两周,他们聚在一起爱用上海话交流,我也乐于把那个当作我练习上海话听力的绝佳的机会,那段时间应该是我上海话听力水平最高的时候。
他们都爱叫我“小妞”,不管是工作的指导,还是生活的关心,都让我迅速找到了归宿感。
至今,我们十几个人已经散落在上海、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大家不时会在群里面会更新一下近况,地域从未成为我们的话题。
“上海人排外”的话题总是年复一年的被提起,但我真的很难从记忆中找出一件被“排外”的事情。
上海从未排我,可能仅仅是因为,我拥抱了所有它让我感觉自己无知的尴尬时刻。
在上海,我花了五年时间彻底完成了从“这个都不知道,我好土啊”,到“这个以前不知道,挺有意思,让我好好研究研究”的心理变化,这个转变让我初步具备了在大城市的生存技能。
在大城市生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包容态度,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成长速度。反之亦然,正是因为生活在大城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逼迫着每个人都要不停地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最终,对自己的“无知”习以为常。
时至今日,我80%的时间都花在跟让我感觉自己“无知”的人和事打交道上,那是最有效地学习和成长方式。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很多的“无知”,其实只是“未知”。
在消除“无知”,主动寻求新的“无知”,消除新的“无知”的循环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起对自己更准确的认识,培养更强大的生存技能和社交技能,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心态正向积极地去拥抱多样性和可能性。
如果我们能克服对“无知”的恐惧,就能拥有更“无畏”的生活状态。
要坚信和所有”无知“的过招,最终都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一个理解的视角,会成为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一项新技能。
上海通过让我们直视自己的”无知“,而最终把我们磨练得“无畏”。

(二)花一个月工资买LV vs 背着Chanel挤地铁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上海,但其中肯定有一个共同的形容词:贵。
贵的结果就是大家毫不回避对金钱和物欲的谈论,而如何处理同金钱和物欲的关系,是在大城市生活需要思考的永恒命题。
曾经的我就是传说中那种不自量力的“物质女孩”,刚毕业第一个月,就花了整月工资买LV的入门款speedy 30,过了三个月,又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了另外一个入门款neverfull。
我是被上海的物质腐蚀了吗? 至少我不这么看待自己。
一个18岁前接触过最好的品牌是美特斯邦威的人,第一次知道一个品牌,它最便宜的包包都要四、五千时会产生好奇感,会想要拥有,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反应了。
后来,我对奢侈品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进入商学院后,就做了奢侈品俱乐部的主席,学习奢侈品的市场案例,积极认识奢侈品行业人士和专家,毕业后开始从事时尚和奢侈品相关的工作。
欲望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盲目地服从于它或者唾弃它。
我们应该试着去分析一个欲望背后更本质的东西,如果这个根本原因是不好的再弃之也不晚,如果是好的,那我们就应该加以利用。
欲望是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
当我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一个包包时,我曾试着去判断,是否虚荣心是其根本原因。我的结论是,我最根本的动机是对有品质的东西感兴趣,而当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什么是有品质之前,用价钱作衡量是一个相对靠谱的标准。我想通过奢侈品学习什么东西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
出乎意料的是,以此为起点,我衍生出了对这个行业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我后面很多职业选择。
奢侈品成为了我现在工作的主要内容,而我也过着背着Chanel挤地铁的日子(又是一种被吐槽的行为),可是上海的早高峰,不坐地铁我真的每天都会迟到啊!
欲望产自于内心,本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而上海这样的城市简直就是欲望催化器,我们不可能对其视而不见,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和思考如何面对欲望,控制它,利用它。
曾经的我对职场生活能有的最华丽的想象就是:出入最高级的写字楼,穿戴都是奢侈品,做一名干练利落的专业人士。
经历了这样的职场生活后,我却觉得它很无聊空洞。欲望推动我们走出第一步,而进一步对欲望的思考和反省才能帮助我们演化和升级自己。
现在的我可以顶着大素颜和技术团队工作到凌晨两点,也可以化好妆穿着高跟鞋同品牌管理人员开会聊项目;可以慢慢地和供应商针对合作条款锱铢必较,也可以火速配合海外团队解决各种紧急问题。
我觉得这样的职场生活,比以前能想象的华丽多了,不再只是被看起来洋气的形式迷惑,而是真正关心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在感情中,我也直面自己的欲望,毕业后交的历任男友都会送能力范围内最好品牌的包包给我当礼物,但他们从未(当面)控诉过我是一个“物质女孩”,男友甚至还会在做设计时,参考Gucci标志性的全球旗舰店外立面设计概念。(包包没白送!)
当男朋友在外滩的高级餐厅将玫瑰铺满餐桌,为我庆祝生日时,我会想起高中时喜欢过的那个优秀但贫穷的学长,想起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分开,是不是最终也会经不起物质考验无疾而终呢?
上海的确改变了我,它让我直面自己欲望,让我知道自己是个俗气的女生,我可以陪着你吃大排档,因为我知道你也拥有带我去吃米其林三星的能力。所以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爱情,也一样简单真诚,满足快乐。
上海最吸引人也最挑战人的地方在于,它把形形色色的人,琳琅满目的物都毫无保留地推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叩问自己想要什么,促使着每个人去追逐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三) 不后悔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上海
上海就像一个充满魅力又神秘莫测的恋人,你琢磨不透它,但又被它深深吸引。面对这样的恋人,我的选择是,敞开自己的内心,不计较得失的去享受和它在一起的日子。
我不后悔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上海,我从它身上汲取养分,让自己真正在这个世界生根发芽,让我的热血有地方可以贡献,也让我与自己的平凡安然相处,因为从2003年那个不知道感应式水龙头的女孩到今天,我早已感到心满意足。
待我年老时,回忆起在上海的生活,一定会想:没有白活过。
出国时,常被人问到:which city you are from?
我停顿一下,通常会说:Shanghai.
十年后,上海于我,已是故乡。
更多消息请添加微信:jf58001
(本篇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